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何小鹏:创始人的全能是被逼出来的,不要让“不了解”成为边界

2019年12月27日 13:40 来源:车行天下 超过:次关注 微信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好友 扫描二维码,分享给朋友:

出于分享精神,同时也出于对学员负责与公平的考虑,我们不定期地会截取亿万课堂上一些有限的侧面分享给读者。12月的课程模块是“心与战争”,今天的文章内容来自亿万12月两天半课程当中的一堂课。我们选取了这堂课的局部分享出来。在这模块里我们请到了非常多优秀的导师,其中一位导师是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

何小鹏在PC互联网时代一手缔造了UC浏览器,并在互联网移动浪潮滚滚袭来之时,带领UC浏览器转身成为全球使用量最大的第三方手机浏览器;2014年UC以近50亿美元估值并入阿里巴巴,之后何小鹏出任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阿里游戏董事长、土豆总裁,参与主导了阿里巴巴2014年之后一系列的收购并购案例。2017年,何小鹏杀入造车领域做了小鹏汽车,成为造车新势力的领军人物。

深夜抵达的小鹏在当天亿万的课程上,基于他15年两次创业的过去,真诚地分享了极高维的视角和务实的操作指南。其中一个很打动我们的地方是,他拉通了多个视角,并切片转换对不同类型的公司做了深入的剖析:为什么创始人的心力成长是贯穿始终的?创业一路都是困境和挑战,怎么突破重围?从50到数万人的规模,都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500人的组织规模对于大部分公司都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坎儿?为什么从战略到执行,中间会有层层脱节?为什么创新往往走入“美好的愿望,有限的信息,正确的逻辑,糟糕的结果”这样的窘境?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所帮助。以下,Enjoy:


何小鹏:创始人的全能是被逼出来的,不要让“不了解”成为边界

战略、资本、管理运营;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一张图、一颗心、一场仗——这是大家常见的几组关于企业基本管理要素的词组——这三组词汇分别来自于惠普中国、联想以及阿里。从某个角度来理解,三组词说的是同样的事儿,不一样的角度。我今天的分享,会尝试做一些分解,其中一个贯穿始终的线索是创始人自己的心力成长。



No.1底层思考

能做、想做、该做和“是不是不做”

战略是四个事情的组合:想做什么,有能力做什么,该不该做以及“是不是不做”?在公司的不同阶段,四个维度的重要性和优先级不一样。我第一次创业是UC,主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里去考虑:我有能力做什么。第二次创业是小鹏汽车,我首先考虑的是:我想不想做。

UC当年做到1000人左右规模的时候,在“不做”这件事情上我曾经犯过巨大的错误,你会有一种自己无所不能的幻觉。很多数据会让你自信猛增:团队在短短几年间扩张到1000人,早期很差的数据突然有了很大的跃升,从没有营收到有了一定的营收。所谓“无所不能的幻觉”就是你觉得处处是机会,很多东西都可以做。这个时候最难的是自我控制。


战略的底层思考是什么



No.2理解创新与商业

大创新往往自上而下,微创新往往自下而上

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创新,一个是商业逻辑,一个是动力模式。

公司创新,必须要选择合理的价值。UC很早就开始尝试社交,但当时的一个判断是初生的iPhone做不起来,所以没有做苹果版App。事后复盘来看,在一个错误的环境下做创新,就是死路一条。

99%的创新会失败,另外1%也可能经历了999次的试错和优化。从商业角度理解科研和创新之间关系的话,科研创新是花钱提炼知识,商业创新是提炼知识变成钱。创业公司无法负担科研的高昂成本,所以在做创新的时候要避免陷入技术上的自嗨。

创始人还需要决断的是一个事情是怎么把握大创新和微创新之间的关系:大创新往往自上而下,微创新往往自下而上。大创新一定是创始人驱动的、自上而下,它决定的是未来的格局、发展、高度和命运。

此间的一个悖论是:到了一定阶段,CEO会倾向于授权优秀的人去创新,然后每个星期管一次就痛苦一次——想法到了中间层执行不到位,越竞争越痛苦。大创新投入15个人试一试,是不可能成的。人力、资源的重度投入,以及CEO本人亲自去带一线,缺一不可。微创新则往往来自于一线,这些创新单独看价值不大,需要从全局的高度去整合,这同样依赖于头部的人。

分享一句很宏观的,看起来没有那么实用的话给大家:越是成功的企业家,越是成功的创新者,越会不太愿意做第11个创新、第12个创新。


大创新往往自上而下


No.3长线思考

资本,以及战略之外的东西:“什么让我们死”

资本就是钱从哪儿来。早期是启动资金、风险投资。到了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要考虑怎么转型,商业模式是什么,为什么毛利高,净利润如何。换一个角度思考,创始人对今天、明天、后天的思考逻辑会很不同。总的来说可以拆分成商业和人两个维度:在商业上,是利润、模式、壁垒、毛利、净利;而下一个思考是,需要什么样的团队来实现。

每年年底小鹏汽车都会做一次“裁缝会”,讨论“什么让我们死”?“裁缝会”是独立于战略会的。战略会讨论的是今年怎么样、明年怎么打、定什么样的目标、要有多少资源,竞争会怎么样?但是我们真的很少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公司会因为什么原因挂掉,“裁缝会”解决的就是这样的问题,预见公司3~5年会遇到什么大问题,以及怎么去调整?一个例子是,如果只站在B2C的框子里去想,支付宝是做不出来的。


换一个角度思考钱的问题



No.4组织进化

三要素:对的人+对的事+对的节奏

我第一次创业做UC的时候,当时心里想以后是不是应该做一个500人左右的企业,不大也不算太小,很舒服;但是现在开始做小鹏汽车,真正做起来规模一定是数万人起。

从企业的人数规模上,大致可以划分为50-100-500-1000-10000+乃至100000+这几种。在不同规模/行业的企业中,组织、管理、策略对应不同的人数,会有一些共性可以抽象。其中,500人可能是许多公司的一个坎。

  ● 50个人的时候是游击队,不知道公司的目标在哪,创始人的性格就是公司的性格,团队一路打仗,往前冲;

  ● 500人-1000人的时候,会开始想要成为正规军,思考炮弹和物资如何运输,军人怎么招聘和培训,形成正规军的打法;

  ● 1000人-5000人-10000人,组织就要向野战军演化,有火炮团队、空军、陆军、陆军等各军种协同,“连长”要能晋升到“团长”、“旅长”的能力水平;

  ●10000人再往后,要有海军陆战队,类似于巨大的中台,有一个10~20人的由上校、少将等组成的团队,他们可以呼吁所有资源去应对前线炮火的呼唤、未来的需求。

不同的行业基础,要用不同的思考模型。比如运营里面怎么分开?从设计、产品、研发再到可能的实体行业供应链、物流、生产制造;软件行业里面就是快速产品复制,再到品牌、公关、市场、销售、售后服务,以及精准的市场,少量的公关以及推广等等。到了后期,前线的用户运营包括数据运营、商业运营、服务运营等等;后台的运营,包括大财务、大人力、大行政,以及法务、IR等等。实体行业就更复杂一些,包括大PM、经营分析、精益乃至技工贸运、线下服务和线上运营、安全、供应链、库存、竞争和诉讼等等。

核心的逻辑是,创始人在当下的阶段核心精力聚焦于当下要做好的事情,但你也要想想再往后要迈向下一个阶段你当下需要做哪些最重要的事情。这些未来的事务应该是“极少的、但又极其重要的”。做投资是找对的人、对的事,我们运营企业就是,找到和培养对的人、做对的事,设定与控制对的节奏。

运营企业就是找到和培养对的人


No.5团队与成长

一张图,三句话,一颗心,一场战役

因为企业的行业不同,因为创始人的底子不同,一家公司先搭团队再定战略,或者先定战略再搭班子都是有可能的。但无论是哪一种,创始人都要尝试去画一张大图,用三句话把业务讲清楚,更进一步是用三句话总结清楚公司现在的情况、用三句话讲清楚明年的战略。


这张图可以从底层结构推演到中层架构,所有的创始人都应该提炼这样的抽象高能力。阿里巴巴讲究“一颗心”,有了这张图才能把所有人凝聚起来,通过一场一场的胜仗,一颗心地往前赶。


一家企业最终能走多远,就是三件事:战略+利益+成长,成长既包括创始人自己也包括团队。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小鹏汽车团队有季度会和年度会,在这两个会上,我会去复盘一个事情,除了当下的KPI之外,明年的KPI能不能完成,而最更要的是后年的KPI能否完成。这个倒推出来,其实核心就是看团队的老大和创始人自己的成长速度。

企业可能今年数据很好,明年也还行,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但是往后两年,越后面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挑战——有可能是你所在的行业增速变慢;也有可能你市场很好,但越好的市场,意味着杀入局的竞争者越多。这个时候,团队的成长是一个解法。所以我们每一天创业都是战战兢兢,每天的创业都很叫人痛苦。

1 2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文章标签:创始人的全能

编辑:戴杰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等所有资源收集于互联网,原创及转载分享内容目的在于传递、丰富读者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85127916@qq.com及时处理!

相关文章